南京博物院的一天|
前言:周末两天,安排南京出差,挺奔波的。为慰劳自己,次天约朋友一起逛博物馆。我想:紧张忙碌的生活里,要寻求自娱自乐的方式。
南京博物院
注意:不是博物馆
自带光环:1933年以国立中央博物馆的标准来筹建。被称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,与北京故宫博物馆、台北故宫齐名。
2007年,甄选出18件镇馆之国宝。其中,我最感兴趣是:利玛窦绘制的《坤舆万国全图》。
建筑特色:1933年筹建,1948年落成主建筑,建筑由民国建筑师徐敬直设计,梁思成修改。
1993年开始扩建,99年建成艺术陈列馆。
2009年开始改造,“新旧建筑结合,地上地下结合”。
2013年重新开放,最大亮点是原大殿整体提升了3米。新馆和旧馆之间,在地下层相互连通,形成地下通道不走回头路的参观线路。
从外貌看去:这是一个大院子,由一座宫殿和三大座现代建筑组成,风格不一并各自独立。
正文来了!
建筑美学——
大广场的尽头,是宫殿式的主建筑。
走进去,眼前一亮。
它以辽宁锦州奉国寺为蓝本,勾划出中国传统的木构造风格,其实使用了西方建筑材料(水泥)为主,增强建筑的牢固性、增加使用的年限,兼并美观和实用,可谓一举两得。
跨入正厅,竟然是现代风格展厅。
中庭顶部采用方格子百叶天花窗,蕴含着东方情怀,也实现采光优化,让休息区变得开阔。
另两座后来修建的艺术陈列馆和特展馆,从外貌看像一个宝盒,大理石上花纹、木装饰都凸显出中国味道。
只是从外貌看来,和不远处的辽宫殿大厅有格格不入的感觉,实在违和。
陈列室内,用平屋顶式的结构,让展示空间容易分区,展区方正。
展品实在太大量,有些难免被忽略。尤其那些被密密麻麻放在展台和玻璃大柜里,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。
我一边看一边想:“这么丰裕,送一些给广州吧!”
无论建筑的外部还是内部,从很多细节看出,设计者花心思把东方文化的神韵放在空间里。例如窗花的图案、居中的通道、白玉石台阶、空间对称……
最出彩的改造,在连同几个展馆的地下通道上。
原以为是长长、黑黑的通道,竟然变身热闹的民俗街,建筑设计上重现历史的痕迹,引入文化产业和饮食服务,充满时代感的商铺、小卖部、餐厅成为游客喜欢的休闲区。
文物的故事——
原本,我是冲着利玛窦的《坤舆万国全图》(上图)而来的。
结果失望了。不但在展厅里看不见,咨询了五个以上工作人员(包括前台),竟然没有一个能清楚说答案——不外参观?外借?有还是没有,我最终没有考究。
为什么我特别关心这张地图呢?
距今大约400年前,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,作为礼物献给了当时中国皇帝明神宗,这是中国人首次接触到了近代地理学知识。
在利玛窦所送皇帝的大量礼物里,皇帝和官员大多数是喜欢并追逐外观华丽、设计新颖的鸣钟、八音琴等工艺品。可以推断,这张反映当时世界大国布局的世界地图,一直没有被皇帝真正重视过。据说,在八国联军入侵时,它被发现丢弃在故宫的杂物房里。而我们,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,才从梦中恍然醒悟:世界原来如此大!
看利玛窦资料时,我才发现“南京”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之一。1580年,利玛窦远渡中国,先后在澳门、广东多地、南昌传教,一直郁郁不得志。后来,得到当时南京的礼部尚书王忠铭的帮助,才使他获得进京献礼的机会。
然而,在北京利玛窦又遭遇冷落,他只好再次回到南京寻求帮助,并在此定居。后来,利玛窦在南京建成了他在中国的第四座天主教堂——石鼓路天主教堂。
今天,石鼓路上的教堂已经不是400年前的面貌,它经历过被拆、重建、被破坏、重修、翻新……种种的磨难,现在的教堂以全新的面貌屹立在街头上。若有机会,我必定花时间去石鼓路慢慢溜达着,看看岁月还留下什么样的印记?
利玛窦还有一项直观的贡献,对我们有重大影响:他有多项翻译成果,其中包括欧几里德的《几何原理》,东学西来。他一方面把西方著作带到了中国,也把中国的文献带到外国。
这一个故事,是几个月前在广东省博物馆的历史展厅里,和孩子一起看图、文字和视频了解的,也因此拉开孩子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兴趣。
错过,是必然的,发现才重要。古老的中文地图没遇到,并不影响在林林种种的文物里愉快地自由穿梭。
最深刻感受——
这匆匆忙忙、临时的逛展,我们没有租用导览器,没有听讲解,也没有时间看大量资料。实在是随便溜达的一次。
然而,漫不经心带来另一种心灵上的冲击。
一天逛展,最让我难忘的竟然是上图
不了解这文物的历史背景、创作缘由、不知道来自何人、指向何方……我却蹲下身来看,久久不愿意离开。
我朋友说:“创作这个系列的作者,一定是那个时代的另类,一定被那个时代误解过,属于后现代的风格吗?属于那个年代的抽象派吗?”
我说:“我不懂呀,但有说不出的喜欢。”
朋友说:“我感觉……很诡异。”
就在这个时候,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对他爸爸说:“好恶心呀好恶心呀,这东西好难看呀。”
朋友和我,都笑了。
无论是低头沉默,还是仰首坚持,那都是忧伤、无奈的面容。不知道那里来的力量,让他们拖着沉重的身体,吃力地匍匐在地上,仿佛前进着。
我想到,近几年我们各家的各种状况……看完这组展品,我竟然突然释怀——不一定因为美好,才被感动。
建筑、文物、艺术品,它们用独有的方式和我们交流、对话。有时沉默并冰冷,也有时灵动并温暖,冲击着我们。或许,这就是博物馆和美术馆带给现代人的价值之一。
消费文化——
连续逛了四个小时,我们都累趴了。
一楼的茶馆很清静,是不错的休闲区,咖啡和蛋糕出品都很不错。
离开前,我们特意跑去文化商店,看看有什么有趣的文创精品。我总觉得,给孩子的礼物里,必不可少是——文具。
南京——带孩子行走的下一个计划。
要安排两天在南京博物院,一起认真听导览。
要安排一天逛中山陵,给孩子讲讲中国人把长辫子剪下的故事。
要安排一天逛明孝陵,在神道石刻边写生;
要安排一天石鼓路溜达,讲讲外国人和外面的世界对我们的影响;
要安排一天总统府坐坐,然后对比隔岸的台北总统府的异同;
我还想住在秦淮河边,每天听唱戏的各种声响……
全文完
那个晚上,我们一行四人从南京最高的房子身边走过,全然不知。
人生错过什么,都不必太在意!